长屿硐天 长屿硐天成因揭秘

浙江各地历代都有采石活动,石材主要用于建造城池、桥梁、海塘、堰闸、道路、民居、寺院、生活器物等。一般分为露天和半露天采坑。露天采坑以绍兴柯岩、东湖等为代表。半露天采石遗址,以龙游石窟、长屿硐天、黄岩石板仓、缙云仙岩等为代表。而长屿硐天的开采量和持续时间是最大最长的,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也是其他采坑无法比拟的。

长屿硐天由千余硐窟及无数阶坎直穴构成,体积达6百万立方米。结构复杂,景观奇特,规模宏大,蔚然壮观。自宋代以来,采石遗址即为人所利用,成为宗教与旅游的活动场所。

长屿硐天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温岭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这个世界奇迹。

优越的地质条件是长屿硐天形成的首要基础。主要有三个:其一,长屿硐天一带白垩纪时期喷发的火山碎屑,主要是由被抛射入高空后降落下来后形成的,在较低的成岩温度情况下,不发生熔解作用,从而产生结构不太紧密,易于开凿的以玻屑为主要成分的含角砾凝灰岩;其二,在这种火山地质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厚度巨大的含角砾凝灰岩,为后来采石过程中形成规模宏大的采坑提供了可能;其三,在火山地质作用后一亿多年的地质年代里,长屿一带构造活动不太发育,岩层没有遭受明显的挤压,避免了岩石破碎,为石板大面积开采提供了可能。

长屿硐天石板的生产历史肇始于六朝,到宋代已形成规模开采,明清时期形成了影响宗教与文学的石硐景观。据嘉靖太平县志记载:“黄监山在长屿东南深谷中,产产堪为梁柱,居民利之”。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就有长屿石板开采活动并被老百姓利用搞建筑材料,用于造桥铺路;用石材建造平房、楼房,在房屋的廊柱、过梁、柱头、柱础上雕刻各种各样精美图样;进而逐渐广泛应用到生活用品和装饰工艺。

采矿方式及采矿工艺

根据现存矿硐的特征和指示的生产力迹象,可把长屿石板开采方式划分为露天式、半露天和井下三种开采方式。

露天式

露天式为山坡露天采矿方式,开采的矿硐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山坡表层或浅层,一般规模小。在山坡上有广泛的遗址分布。主要以开采板材为主,同时也有少量开采条石或?石的地点,它是最原始的采矿方式,也是长屿硐天最早期的采石方式,主要的形成时代为宋代,并延续到近代。

半露天式

半露天采矿方式是一种较独特的方式,形成的?坑状似葫芦或覆钟。是在露天式开采结束后的采场上方或地形陡峭的山崖边,选择一合适的位置自地表向地下采矿,入口一般面积较小,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向下开采面积逐渐扩大,直至开采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开采面积逐渐扩大,往往与之前开采的坡?或硐体采通,或在生产过程中因解决通风、行人、运输等问题与老采面或硐体贯通,先后不同时期采坑的连通形成了长屿硐天独特的石棱、石柱、岩墙与石梁景观。在景区的露天硐体,随处亘见这种开采方式留下的遗址。这种方式至少可上溯到宋代,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极其盛行,延续到七十年代。

井下方式

井下采矿方式是在近地表资源趋于枯竭,或因山坡露天开采表层剥离工程量巨大,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工艺而采用的一种地下采矿方式。该方式是采用近水平平硐开拓,开面后自上而下近水平分层开采,有的因采坑太高太大而采用水平分阶段向下逐级开采,一般分二至三个阶段。工作面积一般几百至上干平方米,产品以板材为主,亦有条石,这种方式下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一个?面一天可生产上千平方米的板材。

石板材开采的主要工序与工艺

长屿硐天石矿的采矿方法是一个历史的渐变过程,并无现成的技术与理论指导,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石材生产工艺,史志上也无详细完整的记载。长屿硐天的采矿遗址能形成现在如此景观与规模,真可谓是“人力无意夺天工”。

根据对前人及现存开采方法的搜集与分析,发现长屿地区石板材开采的主要工序与工艺 直沿用“钢钎加榔头”的手工生产工艺(在前期、中期、后期的采坑中都留有相同的痕迹),现有的石板材开采的主要工序与工艺流程为:开面→摆方向和试采→打岩头→打断→打销→拄岩及划线→凿铮→开销出板。至此为一个工作面的循环结束。

温岭石雕工艺的传统及现状

有台州民谣说:“黄岩蜜橘雁荡松,太平(温岭)石工天台钟”,这些足以说明温岭的石工和石雕是很出名的。而如今,温岭石工的技艺在台州各县中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温岭与河北曲阳、福建惠安、山东嘉祥并称为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当代温岭石雕的代表人物有李春友、潘禹祥、陈允祥、?晓勇等人,其作品引人关注,夺人眼球。温岭的石雕不但有宏伟的建筑石雕,历史上还出现过石棋子、石镇纸等小品; 出现的传统石雕作品有石牌坊、石桥、石墓、石人、石兽、碑碣、摩崖等。目前品种保存比较完整的如长屿硐天现存的宋时的石狮、明代温岭建县之初的石龙柱、明代石浴缸、石屋、温岭古石窗、明代石屏风、石观音、石弥勒、石碗、石锁、砑光石、石磨、石墓志、石马槽、石脸盆、石井等用长屿石头制成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具等。应该说,长屿是温岭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温岭石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的睿智和征服大自然的无畏勇气。

温岭石雕工艺虽然有名,但是由于文字资?和每个时期代表作的缺失使得温岭石雕工艺具体的发展线索无从得知,难以勾画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温岭石文化除了在长屿得以较为系统的展现外,在其他地方也无一例外地层现得淋漓尽致。在建于明朝的肖村前皇洞里,浮雕山水、花卉、动物线条细腻,形态生动。现存冠城乡的一对圆雕石虎,创作于明朝,线条遒劲,斑纹清晰,雄虎双目眈眈,张口长啸,状极凶猛;雌虎双唇紧闭,两眼微启,貌似温顺而不失虎威,可见当时石雕艺人的匠心和技艺。在千年阳光镇石塘,我们则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石屋。石塘古为海岛,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相连。这里,石屋、石街、石巷、石级,随地势升降而修筑,错落有致,建筑独特,粗犷雄伟,独具风格。“屋咬着山,山抱着屋”的块石砌叠的建筑物,有的平整重叠,有的突兀而出,三五成群,高高低低,浑然而有序,极富节奏感,构成一个迎风搏浪的石雕群体,充满阳刚之气。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层或四层的石堡楼,用长方?衔接拼合而成,造型犹如 座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解放前为了抵挡台风和海盗,垒成碉堡式的石屋,窗户也是石头凿成的,并设计了枪眼。这种石屋现今以石塘的古城堡为代表。数百年来,这些石屋历经风吹雨打,烈日烤炙,仍坚如磐石,稳似铁塔,成为渔民们不畏风暴、征服大海的象征。

在当代,由于本土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采矿的限制,旧有的采矿规模已消失;大部分石匠也已经转行,较之于过去,?石业发展有所落后;旧有的石屋也逐渐被水泥钢筋房子所取代。但是当代的石雕传承了先人的石文化精神,继承了历史上的辉煌并进一步得到发展。温岭的石雕产品得走出温岭,伸展到台湾、香港等地区及海外国家。从仿古建筑到现代园林建设,从古代人像到现代人物雕刻,从古代戏曲故事到现代生活题材,从大型石雕到玲珑的小艺术品,温岭石雕放出更加瑰丽的光芒。

神通寺四门塔位于山东省历城县内,是我国 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建于隋大业(隋炀帝年号)七年,另有一说是建于前秦时期。

关于这两种说法,笔者更倾向于隋代说。首先,隋炀帝杨广是出了名的 崇尚佛教 ,未即位时便宴请天台智顗大师到扬州。其次,他还建造了两座寺庙——慧日、法云。登基后的杨广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教,所以四门塔建于隋代大业一说可信。

那么,关于前秦造塔的说法又怎么解释呢?前秦是东晋十六国之一,存在时间44年,共历六主,其中一位名叫苻坚。这个苻坚对佛教的痴迷程度不亚于隋炀帝。他曾发兵十万攻打襄阳,只为了抢夺一个法号道安的和尚。没过几年,苻坚又听说龟兹有个鸠摩罗什的高僧,于是发兵20万灭了龟兹,带回鸠摩罗什。虽然苻坚 为了高僧发兵灭他国, 但四门塔的建筑风格来说,似乎更贴近隋代的粗壮、朴实。

介绍四门塔之前,先讲一下神通寺。神通寺原名朗公寺,东晋时期高僧朗公来到山东昆瑞山,见此处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便建造了神通寺,是为 山东最早的佛教寺庙 。

下面详细说说四门塔。四门塔的建筑材料并非常见的木质,而是以青石堆砌而成。四门塔建在高约1米的台基上,整座塔高约15米,差不多5层楼房的高度。平面正方形,每面宽约7米多并各有一道拱门,塔的外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四门塔内部有一个石块砌成的巨型方柱,每个柱面前都有一尊佛像。

关于四门塔,有过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 “盗佛头” 事件!

1997年3月8日清晨,四门塔看门人李春友来上班后,看到四门塔其中一扇门开着便心生疑惑。于是叫来昨晚锁门的同事田乃生。

田乃生清晰记得昨天自己走之前的的确确是将门紧锁,两人暗叫不妙。走进塔内一看,东面的阿閦佛头被偷了!

两人马上报警,警方随即展开侦查工作。2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和如今是天壤之别,在硬件艰苦的情况下,专案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转战济南、枣庄、淄博、郑州、北京等多地。经过多方盘查,所有线索都指向杨颖利、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四人。然而,当警方到这四人家中时,嫌犯早已不见了踪影。

两年后,杨颖利在广州活动时,被警方抓捕。从而顺藤摸瓜将其余三名嫌犯绳之以法。人找到了,那么佛头去哪了呢?

这是摆在专案组面前最大的难题!经杨颖利四人自述,佛头以 60000元 的价格卖个了南方的文物贩子,但具体流到哪去不得而知。

2002年,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接到来自台北的一通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陈姓的佛教文化爱好者。两人闲聊间说起四门塔佛头盗窃一事,陈姓女子说自己有一朋友买了一个佛头,其外形和四门塔佛头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认陈姓女子所说是否真为四门塔佛头,刘凤君将佛头照片寄给了她,同时也让她将其朋友买的佛头照片寄过来。

照片上的佛头,显而易见,就是1997年被盗的四门塔佛头无疑!

就这样,流落在外5年多的佛头终于被找到,并于 2002年12月17日 由专人护送回四门塔。

2018年,公安部宣传局拟根据四门塔盗佛头事件为素材,拍摄《四门塔大案》。4月6日,剧组主创人员专程到公安部宣传局商议拍摄事宜。

希望这部《四门塔大案》能早日面世,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这一起震惊全国的文物盗窃案!

(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惜蕊的头像
    惜蕊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惜蕊”

  • 惜蕊
    惜蕊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浙江各地历代都有采石活动,石材主要用于建造城池、桥梁、海塘、堰闸、道路、民居、寺院、生活器物等。一般分为露天和半露天采坑。露天采坑以绍兴柯岩、东湖等为代表。半露天采石遗址,以龙...

  • 惜蕊
    用户080512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长屿硐天 长屿硐天成因揭秘》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