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查阅资料(2)于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及能与之发生反应的有机酸,因此把发酵粉溶解时,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铵与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及碳酸钠,这是两者相同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①由于白色粉末溶解在水中并没有出现气体,可判断该粉末一定不是发酵粉;因为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会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是白色粉末加入某溶液后有气体生成,所以此处加的是酸, (2)因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所以采用加酸的方式不能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由于4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9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所以当向100g水中加入15g末完全溶解时,粉末为碳酸氢钠,否则粉末只能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CO 2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 设计实验
40℃,在100?g水中加入15g该白色固体,充分溶解后,若有白色固体剩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
(一)①从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0g;t2℃时Na2C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等;
②从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③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应该通过蒸发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夏天温度较高,蒸发较快,故选A;
(二)(1)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故填:浓硫酸(浓H2SO4).
E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故填:吸收水蒸气.
(2)C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杂质气体.故填: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杂质气体.
F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故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G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杂质气体进入到F中,影响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
(3)如果颠倒顺序,测量结果会偏高.故填:不能.
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不能被充分吸收,使得结果偏小.故填:偏小.
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充分.故填;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充分.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1.1g-50g=1.1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分解生成的水的质量为y,根据化学方程式
2NaHCO3
| ||
| ? |
168 44 18
x? 1.1g y
根据:
| 168 |
| x |
| 44 |
| 1.1g |
根据:
| 44 |
| 18 |
| 1.1g |
| y |
天然碱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16.6g-4.2g-1.8g=10.6g
根据天然碱的组成可知:
| 106a |
| 10.6 |
| 84b |
| 4.2 |
| 18c |
| 1.8 |
故答案为:(一)①10;=;②减小;③A;(二)(1)浓硫酸;吸收水蒸气;(2)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杂质气体;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杂质气体进入到F中,影响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3)不能;偏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充分;(4)1.8;10.6;2:1:2.
关于“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是海荣吖”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查阅资料(2...
文章不错《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