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网上有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四.赵武灵王

人物简介

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姓赵,名雍.自少机智过人.颇有威名的父亲赵肃侯死后,五国联军派精兵万人前来参加葬礼,赵雍临危不乱,摆出了赵军强大的军势,威慑各国,使其无功而返.数十年后,面对各国混战,无力干涉赵国内政的好时机,武灵王向全国发布实行"胡服骑射"的法令. 七年后,赵国军势达到巅峰,不但灭掉众多小国,更几乎完全统一了北方.

可惜,赵武灵王在选择继承人及继位方面的设想却有了严重的失误,也使赵国盛极而衰.最后,武灵王被困在沙丘宫中三个月,终於被活活饿死.

人物令国家富国强兵的政策

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法令,赵国全境实行胡服骑射,以能任官,明确了游牧文化的主导地位,结果大批出身低贱和有戎狄背景的人得到重用。赵武灵王主动打破华夏贵、戎狄卑传统观念的勇气在中原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

赵武灵王把自己训练的精锐骑兵作为军官教导团,开始培训骑兵军官。原来的步兵和步兵将领要想转为骑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同时,赵武灵王还招募大量的胡人,充实到骑兵队伍中。由於赵武灵王控制了骑兵的军官,这支新组建的骑兵军不同於以往的骑兵雇佣军,被赵武灵王牢牢地控制著指挥权。赵武灵王借组建骑兵、选拔骑兵的机会,对赵国的步兵系统也进行了一次从上到下的大整顿,亲自选拔步兵将领。赵武灵王选拔军事将领严格遵循能力原则。这样,国民中许多有能力的人都得到了任用,而大批的赵国宗室贵族遭到了裁撤。赵武灵王通过对军队系统的调整、改建,更稳固地控制了赵国的军权。

相对於各国当时常用的战车,骑兵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兵种,对将领和战士的选拔与训练都很严格。而且战车虽然威力无比,但一遇到复杂地形的阻碍就如同废铁,又经常翻侧.这样一来,尽管战车仍然是平原上的最强兵种,却经常无法发挥它应有的威力.因此,赵国主力培养骑兵.培养和装备一个骑兵的费用相当於十个步兵,而国家给骑兵的待遇则是贵族的水平。骑兵是当时的特种兵和军官团,是赵国的军事特权阶层。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事将领主要是从骑兵中产生,至少要有在骑兵部队服役过的经历。由於骑兵的特高待遇和非常好的军官前途,赵国的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里能够出一个骑兵,最好是一个骑兵将领。於是,赵人养马蔚然成风。骑兵的装备比步兵要复杂得多。一个骑兵必须要有两匹马,用特制的骑兵弓,配备不同用途的箭,要有长刀和短刀,夜里御寒的皮蓬和可供长途奔袭的口粮和水。骑兵的服务人员也很多,有负责养马的,负责收集牧草的,给马看病的,直接为骑兵服务的奴婢。骑兵的武器装备不同於步兵,主要由胡人工匠负责生产。骑兵用具中有大量的皮革制品,对牛羊的需求很大。与游牧生活相关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骑兵本身就是一种胡人文化,赵武灵王在全国推广胡服骑射后,本来在赵国就占有主要地位的胡人文化由於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肯定、扶持,胡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胡人歌舞、胡人医药、胡人服饰、胡人语言在赵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

赵国士兵的形象与中原各国的士兵形像差别较大,与楼烦、林胡这些胡人倒很相似。赵武灵王本人也能操胡语,惯住帐篷,喜欢水草生活。骑兵的流动性很强,兵籍管理和给养保障比步兵要复杂得多,必须要新建立一个政府服务部门专门为之服务。赵国国内的马匹也都建立了马籍,以便於国家对全国骑战潜能的掌握和调用。赵武灵王命人对全国的户籍和牛、马等大型牲口进行了普查,建立了可靠的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军功贵族制度的赵武灵王借助这次普查与统计,将宗室贵族和地主隐瞒的人口都查了出来,扩大了国家掌握的税源和劳动力资源,赵国原有的宗室贵族荫亲体系遭到沉重打击,赵武灵王推广的军功制度成为赵国军民求富贵的主要途径。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赵国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之更趋近於游牧经济。对游牧经济、骑兵生活熟悉的大量胡人精英通过选拔,进入到赵国的军政领导层,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胡人文化的升扬,稳固了其在赵国的主导地位。胡人吃苦耐劳、重义尚武的精神在赵武灵王的宣扬下对赵国国民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胡服骑射真正触动的是赵国宗室贵族这些少数派的利益。

对后世的影响

赵武灵王虽然死去,实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又被废除,但胡人骁勇善战,重义尚武的精神以及以往震慑各国的强势仍然深深的刻在赵人的心中.因此,在五十多年后,秦赵两国於长平决战时, 虽然在废材主帅的领导下无力回天,四十万人惨遭活埋,赵国仍有多达十余万的军士,对强秦还有自保之力,也算是拖慢了秦统一天下的势头.

另外,作为与北方民族经常打交道的赵国,在民族融合的方面可谓走在了中华民族的最前端,远在武灵王之前就已经实行汉胡通婚,其中也不乏公室人士.汉胡结合的混血人比纯种的汉人拥有更高的身体素质,更能吃苦,更能抗寒,又异常骠勇,自然是出色的战士和士兵.赵国对胡人的通婚策略,打交道,交易,合作等等的方式都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极好的例子,踏出了汉胡融合的第一步.

胡服骑射的深远影响

1.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

赵武灵王在大力推行胡服骑射的同时,辅之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他打败林胡、楼烦之后,在北方修筑长城旷并在东起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家口外),向西沿阱山直至高塞-(今内蒙古五原西北戴河东流处),布兵戍守,保护了边地人民正常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加强了北方局部地区的统一,为后来秦汉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三个郡,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推进了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也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2.对中原服饰制度的影响

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变胡服是为了适应骑射的需要,骑射必然得着胡服。变胡服对赵国骑兵队伍的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原地区传统的衣冠制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胡服除了适应骑战需要外,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比当时中原的服装也有着突出的优越性。它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很快就被中原人民所接受,除赵国外,楚、齐两国也有人效法。到了汉代已成为官定的武服。此后许多朝代文武官员皆着胡服。胡服.被逐渐改造,成为中原地区的大众服饰。我们今日的服装与此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由此可见,赵武灵王推行的胡骑射对中原服饰演变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3.对中原军事与交通的影响

赵武灵王在全国推行骑射,对中原地区的传统兵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的交通。春秋以前,中原地区的战争与交通基本上是用马车,马只是用来驾车的,不作为骑乘。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变革了中原的作战方式,使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战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一支更灵活、更有生气的兵种开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种更具威力的作战方式被广泛应用。随着骑射的发展,马便逐渐用于骑乘,在当时道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大大方便了各地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各地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 对中原传统哲学思想的冲击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领袖。他敢于向传统的哲学思想挑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传统的东西本身就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各个时代都会淘汰一些不合时宜的成分,因时制宜地产生一些新的思想和制度。人们不能固守旧礼仪制度,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就可以大胆改革。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胡服骑射,就是一场顺应时代要求的进步的改革。他眼光远大,思想敏锐,勇于迎接挑战和勇于学习的精神,对于一位早期的封建君主来说尤其难能可贵。他推行胡服骑射,大胆学习敌人的长处,发展壮大自己,继而有效地打击敌人,夺取最后胜利的战略思想,比近代思想家魏源提出的“师夷技之长以制夷”早了2100多年,对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赵武灵王是继秦国商鞅之后的又一杰出的改革家,但他在许多方面,尤其在思想方面远远高于商鞅。

当然,任何历史人物和社会改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赵武灵王及其领导的胡服骑射改革也不例外。赵武灵王侧重于军事方面的改革,却淡化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在处理王位继承问题上感情用事,酿成内讧,,削弱了国力。尽管如此,赵武灵王仍不失为一代英才,他所发动和领导的胡服骑射也堪称一场伟大的改革。晚清学者梁启超认为,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少数族世为中国患,华夏族与戎狄的战争胜者不及十分之一,其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仅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四人,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者惟有赵武灵王。这种结论,显然有偏颇之嫌,但也说明越武灵王及其领导的胡服骑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润盛的头像
    润盛 2025年07月27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润盛”

  • 润盛
    润盛 2025年07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

  • 润盛
    用户072710 2025年07月27日

    文章不错《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