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扩展资料: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意象

昆仑文化是青海特色文化的标志性文化,最具有文化的神圣性、包容性、代表性,也最具有国内国际语境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体而言:

1.昆仑文化在青海多民族多元文化中最为古老,最具源头性

昆仑文化从文化源头就是昆仑神话,而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中影响最大、叙事形态最古朴、资料保存最系统的神话系统,堪称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赫赫我祖,来自昆仑”,青海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母文化。

2.昆仑文化可以统领青海多民族文化和古今各种文化,最具涵盖性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地区,是民族文化交融地之一。民族文化不仅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昆仑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文化整体,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青海多民族文化”作为青海特色文化的“灵魂”和标志性文化,具有彰显主题,突出特色,立意高远,占位准确等特点。

3.昆仑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深远,最具国际性

“昆仑”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昆仑”是一种千万年来传承不息的文化意象,“巍巍昆仑”成了伟大文化的代名词。昆仑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高度,而且更是东方精神文化的坐标,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与“百神聚居”的希腊奥林匹斯山相媲美。昆仑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对亚洲多民族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昆仑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影响巨大,最具神圣性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国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昆仑神话是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录。人们仰望昆仑,神往昆仑,诠释昆仑,至今昆仑文化还仍以强大的磁力,吸引着许多海内外华夏子孙不舍万里,远渡重洋前来寻根觅祖,顶礼膜拜,以瞻仰昆仑神山为荣。

5.昆仑文化在不断影响和吸收各种文化,最具包容性

“昆仑”既可象征为青海地域性概念,也可象征为一种文化符号。昆仑文化还是发展中的文化,其发展过程具有流动性,发散性和摄融性特点。昆仑文化辐射地域宽广,以致出现了“昆仑文化域为别有”、“海外亦有昆仑”、“昆仑到处皆有”这种独特现象。在中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中,至少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民族, 与曾经生息在青海地区的古羌族群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他们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文化传承脱离不了昆仑文化这一母题。

6.昆仑精神与当代青海精神一脉相承,最具传承性

昆仑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其精神还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不断提升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境界和精神品位。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夸父追日、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表现出的与困难、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和磅礴气势,自觉担负责任、永不停息、奉献自身的高尚品质,与当代“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一脉相承,富有时代精神。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蔡光纬的头像
    蔡光纬 2025年08月01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蔡光纬”

  • 蔡光纬
    蔡光纬 2025年08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蔡光纬
    用户080106 2025年08月01日

    文章不错《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