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重新利用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历史影响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复辟

B.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渗透

C.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正确答案)

D.苏共政权性质的改变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事件背景: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

在战时共产主义实施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就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政策背景:由于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加上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若水伊人的头像
    若水伊人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若水伊人”

  • 若水伊人
    若水伊人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重新利用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

  • 若水伊人
    用户080509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